三角翼行动(5) (第2/2页)
第三,这股外部力量是何方“神圣”?为了分析这个问题,不妨做一番由此及彼的探究。
众所周知,我们公司是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,主营业务包括科技产品研发、生产和销售;当然,为商之道,什么挣钱做什么,公司也涉及一些其他生意。
我们公司有没有什么秘密?是否有什么特殊内幕?是否涉及什么敏感交易?我可以说,除了商业秘密,其他的,没有。或者说,几乎没有。当然,做生意难免要和方方面面打交道,什么路数都要略通一二。只要是钱不烫手的项目,能做就做起来。更何况,我们公司核心业务占据科技前沿位置,极具竞争力,每年都能拿下不少来自国内外实力部门的大单。否则,徐晨旭她们哪有底气跟人家洽谈海外项目?
所以,此时此刻,我将怀疑重点定在商业竞争对手和商业间谍方面。
这里,不妨说一件商业间谍的事情。这件事情是真的,发生在我们很熟悉的城市。之所以称其为“事情”而非“案件”,是为了给当事人留些颜面。
那是多年前、电视还非常流行的时候。做电视这一行,拼收视率是题中应有之意。收视率高,你的广告就值钱,广告商也愿意给你投入。否则,就等着喝西北风吧。
收视率怎么来?来自当时的一家市场调查公司。调查公司纯属收割型机构,靠收视分析报告挣钱,两边(广告商和电视台)通吃;电视台仰仗收视率挣钱,所以屡有电视台花钱买收视率的丑闻被曝光。
那么,收视率数据从何而来呢?
调查公司在市区选择若干居民小区,有偿安装一两百台收视记录仪,记录户主每天看多长时间电视节目,包括这个台、那个台看了多久,都喜欢看什么节目等数据。安装记录仪的家庭住址密而不宣。
调查公司能进入的小区,一般都是老旧小区(高档小区很难进入);愿意多挣百十来块钱让你安装收视仪的家庭,户主一般都不太富裕(有钱人家嫌你碍事)。老旧小区平民家庭,在这里花几百块钱,什么样的收视数据拿不到手?(没有歧视底层人群的意思,只是陈述当时的事实)
我们这次面对的会是什么样的商业间谍?对方身手非同一般,其背景似乎深不可测。
第四,今天白天上班后,立即请技术一部架设并调试好视频会议系统,安装同步翻译软件。九点三十分,开通视频会议信号。
忙完这些,天色微微发白,我打算在沙发上靠一下,养养神。
隐隐约约,走廊里似乎有些什么声音传来。我蹑手蹑脚来到门后,侧耳细听,原来是保洁员在打扫卫生。
我知道,这一定是王姐在忙乎。
王姐五十上下的年纪,模样和身姿都有点北方女性的特征,性格上也是大大咧咧,热情直爽。她一向很勤快,每天早来晚走,打扫卫生一丝不苟。这不,天刚蒙蒙亮,她就开工了。
突然,我想起一件事:徐晨旭曾经告诉我,公司大楼里传闻“闹鬼”。那么,她的失联,和这件事会不会有什么关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