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5章 大明盛宴(求订阅,求支持) (第1/2页)
此起彼伏的爆炸声笼罩着整个战场!
在剧烈爆炸中,一个接一个烟柱和着火焰在明军的阵地上升腾起来,一时间火红的焰火就像是节日庆典中的礼花似的,只不过这个礼花却是要命的!
土耳其人的炮击是极其猛烈的,甚至首先炮击的不是野战炮,不是榴弹炮,而是臼炮,他们的射速更快,威力更大。在平定叛乱以及和基督徒的作战中,土耳其人早就积累了一套火炮运用战术,他们善于用臼炮发起突然袭击,以尽量杀伤敌军。
即便是有战壕的保护,不时落入战壕的炮弹仍然夺去了不少战士的性命。
……
在臼炮发射时,奥斯曼人的炮兵部队这才进入战场,与欧洲各国不同,总是主动进攻基督国家的奥斯曼人喜欢用加农长炮,12磅野战炮不过只开胃小菜,18磅甚至24磅长炮才是他们在野战战场上的主流,源自中国的单轨炮架,提升了这些海军加农长炮的灵活性,可即便是如此在野战的战场,这些海军长炮移动也是相对困难的,但是凭借着过人的威力,他可以凭借射程上的优势给予敌人以重创,不过,他们同样也需要提防敌人炮兵的反击,和过去一样,他们的大炮都由土笼保护着。
臼炮进行了两轮射击后,奥斯曼炮兵的加农长炮纷纷从土笼中间伸出了炮口,训练有素的炮手们调整着火炮的射角,瞄准着中国人的阵地,点燃引火绳后,稍等数秒,随着一阵阵的轰鸣,一个个炮口接连不断的喷吐出了火舌!
因为地形起伏的关系,奥斯曼人把他们的炮兵布置坡地的上方,尽管很显眼,但是却有土笼保护,所谓的土笼就是一个用枝条编织成的装满了土的笼子,高度大约一米、直径大约半米。它可以很好地保护大炮和士兵不受到炮火的伤害,这里距离明军的阵地不远不近,直射距离也就是1000米出头的样子。中国人的线膛枪打不了这么远,那怕就是12磅野战炮,在这个距离上,精度也是极为有限的,而长炮在这个距离上,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,毕竟敌人的阵地是固定的,跑不了,瞄准了打就行!
不过能打得着不等于打得垮!
那些用土壕堆起来的胸墙看似简陋,但除被被榴弹直接击中,否则也不一定能造成多少损伤。
但是奥斯曼似乎根本就不在乎这些,他们一上来就用野战炮、榴弹炮向着明军的阵地发射实心弹,铸铁实心弹是廉价的,他们发射这种炮弹只是为了摧毁明军的胸墙。
一发发铸铁炮弹在火药燃气的推动下,飞出炮膛然后准确的落在了明军的阵地上面!这些炮弹直接砸中胸墙后,立即崩出一片飞土,除此之外,似乎并没有给明军的阵地带来什么打击。
还有一些炮弹落后到地上,然后猛地跳起,从胸墙的上方掠过,当然是同样也是什么都打到的,因为明军的步兵都蜷缩在胸墙后面的战壕里。要说威胁,顶多就是击穿胸墙的实心弹落入战壕中,可能会砸伤某个战士。
仅此而已!
对于此,艾哈迈德等人根本就不在意,毕竟他们知道大炮攻城是一个漫长过程,使用12门火炮,每门每天发射100发炮弹的话,大约需要12到15天才能轰倒一道城墙。也就是说,一共要使用一万四千到一万八千发炮弹。
还好,现在挡在他们面前不过只是一道胸墙而已,每一炮都能轰开一大块胸墙,不过只是几轮炮击,胸墙就变得千疮百孔。而更为猛烈的还是臼炮和榴弹炮打出的炮弹。
数百门各型臼炮和野战炮,加农长炮一起开火的声势,是惊天动地。而且他们在明军阵地上爆炸的声势更是极为吓人的,有如雨点一般的炮弹落在阵地上爆炸的动静那可真是地动山摇!
看着前沿阵地完全笼罩在土耳其人的炮火之中,陈森微微皱了下眉头,土耳其人的攻势如此猛烈,完全超出他的想象。
“你们怎么看?”
他头也不回的问道。
“土耳其人的炮火确实很猛烈啊!”
“是啊,算起来,咱们可是好久没有打过这样的硬仗了……”
一时间,众人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语的说道着,似乎他们都没有把土耳其人的炮火当成一回事。
其实大家都很清楚,这看似猛烈的炮火,不可能给战壕里的战士带来太多实质性的伤害。
有时候,顶多也就只是听着响,感受一下地动山摇的震撼而已。
“告诉炮兵,除非有命令,不得反击!”
炮兵不得反击!
当然不能反击了,暴露了火力,怎么尽可能的杀伤敌人的步兵呢?
没有了炮兵的掩护,前沿的明军步兵,只能在战壕里默默的忍受着土耳其人的炮击。
剧烈的爆炸席卷着战场。
持续不断的炮击不知进行了多长时间,如此猛的的炮击,原本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时野战战场,即便是土耳其人用开花炮弹摧毁了叛军的反叛,这种炮弹也是极少发生的,毕竟,大家都是排队挨枪毙而已。
排队挨炮决?
还一挨几个小时,步兵又不傻,会站在那挨炮击。
但是在攻城时,炮战可能会持续十几天,甚至几个月!
那怕是朱国强的“发明”木托开花弹,传播到了欧洲,得到了广泛普及的情况下,开花弹给步兵带来的杀伤也是有限的。并不仅仅是因为黑火药的威力不足。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——谁会能站在那让开花弹轰上几个小时?
现在土耳其人之所以会这么轰,说白了,就是因为明军的这道工事,明军没有按长理出牌,没有站出来列成队和他们排枪队挨枪毙。而是躲进了战壕里。这也就给了土耳其人炮轰的机会了。
为了突破明军野战防御工事,而艾哈迈德集中了大量的火炮,进行了长时间的轰击。完全是把明军的防御工事当成城池去打。而不是直接用步兵去平推,这或许正是他眼光独道的地方。这甚至也是后世很多军事学家乐以称道的地方,甚至觉得他是一位具有划时代军事思维的军事家,当然,这不过只是一些人的吹捧而已,毕竟类似的战术大名已经应用多年了。压根儿就没有什么新鲜的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