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6章 便宜的令人发指(第二更,求订阅) (第1/2页)
平王的折子以及发生在文华殿里的事情,在严令保密的情况下,没有在南京城引起丝毫风波,只是在小范围内流传着平王上了一份奏折的传言,至于奏折里说了什么,无人知晓。
似乎,对于大明来说,这压根就没有发生过似的。压根就没有引起任何风波。
也许这就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吧。
进了十一月,眼瞅着快到岁末了,既然太平盛世,各地官员自然开始献出了“祥瑞”。这可是文官们自古以来就擅长的事情。
这“祥瑞”是各种各样的,除了传统的什么“母鸡司鸣”之类的“祥瑞”外,还有人送来了重达十斤的红薯,以及亩产数百斤的玉米,这几年在官府的推行下,红薯、玉米这些异域产物正在一天天的普及,当然它们的种源并不是这个时代美洲的种源,而是朱国强从另一个时空带来的6、70年代,可以繁育留种的传统种子。
这些良种的产量或许在21世纪是不值一提的。但是在17世纪的大明。简直就是奇迹,这些当然是“祥瑞”了,这还是皇帝他老人家亲自弄出来的“祥瑞”,这样的马屁拍起来可没有任何负担,就是说实话嘛,这可不是拍马屁啊。
总而言之,“祥瑞”是各种各样的!
不过即便是如此,这些“祥瑞”也都是传统的,但是也有更新鲜的,甚至是是前所未闻的,比如,皇家学会送来了一辆精美的铜制火车模型!
看着这个与19世纪的蒸汽机车没有什么区别的家伙,朱国强盯着它,足足愣了好一会。
“真的造出来了!”
尽管它只是一个模型,但朱国强仍然直直的盯着它,甚至都没有眨眼睛。
终于造出火车来了!
尽管四年前,通过从另一个世界拿来的技术资料,辽东那边就已经实现了蒸汽机的实用化,但是在火车研究上的进展不大。
没想到,现在它终于造了出来。
“陛下,我们的火车已经连续运行了三个月!”
葛世振的禀报,让朱国强惊讶道。
“好你个葛世振,居然瞒了朕三个月!不等了,现在就去现场,朕要去看朕的火车!”
闻言后,朱国强径直去了江北的皇家学会试验场,所谓的皇家学会,实际上就是一个研究西学以及新学的地方,而新学的基础就是朱国强从另一边带来的清末翻译的西方科学著作。
那些著作构成了新学的基础,甚至就连蒸汽机的实用化,也是得益于书中的技术资料,还有各种机床的制造,尽管有些技术相对简陋,但可以肯定的是,现在的大明,正在一点点的吸收着来这种跨越时空的技术。
不过因为书中的技术并不等于详细技术,更不等于图纸,所以还需要这个时代的人们进行研究、吸收,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,甚至需要重点攻关。当然也正因如此,才使得这个时代的学者能够真正地吸收这些技术。
而蒸汽机车就是重点攻关的项目。毕竟这关系到大明未来的社会发展,无论是对社会经济、还是对军事战争,都将会带来质的改变!
就眼前来说,蒸汽机车的出现,将会促成大明把目光投向草原——对建奴、流寇残余进行最后一战。
铁路!
有了铁路,就有了后勤,解决了后勤问题,明军就不再进远征漠北,而是征服!
通过铁路完成对草原以及西域的征服。
皇家家会并不在南京城内,而是在江北,占地面积足有上万亩之多,这里不仅仅是一座皇家学会,同样还是一个设备齐全的工厂,这里的试验工厂中拥有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,甚至还有一些朱国强从另一个世界带来的普通机床。
这个源自大连兵工厂附属实验工场地方,可以说是大明的工业之母,诞生了太多的第一。
不过,它的力量还没有显现出来,甚至就连同先进“骡机”以及蒸汽织布机,也只是刚刚开始显露出它的实力而已。
时代的序幕掀开时,即便是位于最前尚沿的人,也不知道这个大时代会是什么模样,所有的变革都是一点点的发生。
乘座御船从秦淮到江北,在皇家学会的码头上岸后,甚至只是刚过长江江堤,朱国强就看到了这个世界第一辆火车!
其造型与最原始的火车差不多,但是与斯蒂芬森发明的第一辆火车,又有些不太一样,看着倒是有点儿像是19世纪中叶的火车,可能这是因为他们借鉴的资料中,火车就是这个模样。
远远的看去,可以清楚的看到,火车头的烟筒里冒着黑烟,黑烟中掺杂着大量的蒸汽白烟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